内容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学案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整个实验过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实验 学案 学案教学法 自主学习 分层练习 建构
一、实验的背景: 信息技术教学在经历了文化论、工具论、技能论等思想之后,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正在逐步走向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这一阶段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根本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环境的设计、营造和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愿学”、“会学”,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自学能力和教学考试等要求,自行编制用于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自主学习的助学方案。学案教学法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借助教师编制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首先从明确学习目标开始,逐步自学每一课的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理清知识线索,建构知识框架,在初步掌握每一课的基本要求后,通过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进行正确的解答引导,最后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解决学案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每一个学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来适当调整课时数。 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使自主学习变得有序高效,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案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理论来源。他认为知识既不是人天生的,也不是客观存在于外界的,而是认识主体,即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学案教学法就是倡导学生和学案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充分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伴互助,完成知识建构,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在其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学习方法”。“发现法”的特点在于,它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他还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 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分为两个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而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空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域。也就是说,儿童只有超越过这个“最近发展区域”,才算是完成了向新的水平发展的过程。他认为,教学的内容就应该安排在这个“最近发展区域”内,通过教学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在上述理论的支撑下,我们进行了学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三、实践的过程与措施: 1、设定实验班 我校高一共有平行班12个,为了便于实验对比的需要,我们设定1-6班共六个班级为本次实验班级,分别由两位教师承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学案教学法授课的实验任务。 2、根据教材确立学案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 在学案编写前,我们以备课小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时间里首先通过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确立教学任务,构建知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课时数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等要求,增补或筛选一些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计划,然后再根据计划,来确定每一个学案的课名及知识内容,从而形成一张学案编写计划表。 以高一下使用的浙教版《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为例,我们以制作一份多媒体作品的全过程为线索,围绕作品的需求分析→脚本编写→素材采集→素材加工处理→作品合成等模块来建构知识链,确立学案编写计划表如下: 序号 学案名称 知识点 课时数 1 认识多媒体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三大特征、现状与发展趋势 1 2 走进虚拟现实 了解虚拟现实的应用范围及创建过程 1 3 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 了解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1 4 脚本编写 学会脚本大纲、文字脚本、制作脚本的编写方法 1 5 多媒体数据文件 了解文件分类的意义及方法,熟悉常用的文件类型 1 6 文本采集 了解文本素材的呈现方式,学会文本素材的常用采集方法 1 7 图像素材的采集 了解图形、图像的概念,了解位图、矢量图的区别,学会图像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 1 8 邮票制作 学习图像的选取工具,学会自由变换及图像的简单合成 1 9 文字特效 学习文字工具和文字蒙板工具的用法,学会用变形文字 1 10 制作玉镯 了解图层样式的作用,学会设置各种不同的图层样式 1 11 变形效果 学习变形工具的用法及图层混合选项的设置方法 1 12 雨雪效果 利用像素化滤镜,学习对照片效果的修改方法 1 13 刚与柔 利用径向模糊与高斯模糊滤镜,学习对人物照片的再处理方法 1 14 玻璃花效果 利用高斯模糊、马赛克、进一步锐化等滤镜,创设一种特殊效果 1 15 光盘制作 利用极坐标滤镜和特定选区粘贴方法,完成个性化光盘版面创作 1 16 青苹果制作(一) 综合练习一,让学生对前面图像处理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形成知识框架 1 17 青苹果制作(二) 综合练习二,让学生对前面图像处理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形成知识框架 1 18 QQ表情制作 综合练习三,让学生对前面图像处理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形成知识框架 1 19 声音录制 了解音频信号数字化的概念及音频文件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学会录制声音 1 20 声音的截取及格式转换 了解声音文件常用的格式及各种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学会声音的截取方法 1 21 声音的合成 了解左右声道的原理,学会利用左右声道合成两段声音文件 1 22 白云与水波 了解帧、关键帧的基本概念,学会制作简单形状动画 1 23 多彩的太阳 了解元件的作用,学会制作图形元件并设置阿尔法效果 1 24 文字的变化 了解电影剪辑元件的作用,学会帧式动画和变形动画的制作方法 1 25 引导线动画 了解引导线动画的概念,学会制作路径动画 1 26 遮罩 了解遮罩的原理,利用遮罩制作动画的特殊效果 1 27 按钮与动作 学会按钮的制作方法,学会基本动作命令的设置 1 28 配乐作品 学会声音在动画的添加及控制方法 1 29 截取视频文件 了解视频文件的截取原理,学会用多种软件截取视频文件 1 30 添加音频 了解音轨的概念,学会利用音轨为视频文件更换配音 1 31 添加MTV歌词 学会视频文件的合成方法及字幕的添加方法 1 32 合成多媒体作品 学会多媒体作品的合成方法及合理选择合成工具 1 3、编写每课学案,建立以学案为基础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 图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 根据《信息技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两本教材,我们分别建立学案教学平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如图1所示。 在学案编写计划表确立以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和课堂自学的要求,为每个学案建立了 “教材分析”、“作品鉴赏”、“知识讲解”、“拓展练习”、“素材下载”和“知识货架”等六个基本模块,它们含盖的内容及作用如下: “教材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通过这个模块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及完成学案学习后所要达成的目标,重点难点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预见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中的关注力度,如图2所示。 图2 教材分析模块示意图 “作品鉴赏”:主要收集了近几年教学中学生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优秀作品。由于在本模块中展示的是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则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信心,同时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成功不是遥不可及,只要通过努力自己也是能达成目标,如图3所示。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学案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