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一堂叫“真”的课 夏雪峰 信息技术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当发现生活中的时事能成为教学素材时,当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可否突破教材,上一堂“本真”的课呢?当“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成为信息教材的一大特点时,当通过实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我们又能否再现实况,上一堂叫“真”的课呢?下面我以曾执教过的《规划城市建设》一课为例,从“任务设计”、“实现目标”、“过程修正”、“效果体现”等方面再叙教学(磨课)过程中的“真”。
镜头一:系真情 巧设教学任务 在确定上《规划城市建设》课后,我仔细分析了本课教材,发现这是一节在幻灯片中科学规划城市的操作课,是对幻灯片操作的补充与总结。由于当时正值四川5.12地震后灾区重建家园,我情不自禁地想:“可否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当改变一下教学内容?把灾区重建放到课堂上来,也许学生会更想完成这新城规划”。 顺着这个思路,我即刻上网查找灾区重建的相关资料,不经意看到一则关于《映秀镇镇长透露该镇重建新址基本确定》( )的新闻,新闻报道映秀新城将选址重建,新址定在原址以西1公里处,与原来的镇子隔桥相望。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任务场景吗?我当即利用真实地图和GOOGLE地图确认了新城所在区域,并把它描绘在幻灯片中,替代了教材中原来假设的规划任务。 [第一次磨课 笔者按] 由于在设计任务时,并没想改变本课 “学会图形层次的设置”和“学会动画的自动播放设置” 的教学目标,只是对任务情境作了更真实的模拟。当学生听到我介绍映秀镇地震后的情况时,当他们看到映秀镇地震后的图片时,他们的表情即刻显现出内心的沉痛。当我打开映秀镇镇长的规划后,并顺时发出“重建家园”(本课任务)的规划倡议书时,学生们都变得很积极,都非常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规划出一个崭新的映秀镇,并把这种行动实施于整堂课中。 镜头二:循真况 暗渡教学目标 既然教学任务已经变成了对映秀新城的规划,那一切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我提出了遵循新城规划的几个要素:A、分区协调;B、生态美化;C、交通便捷;D、安全因素。可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怎能既遵循现实生活的建设要素,又达到课堂教学的操作目标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明修规划要素,暗渡操作目标。 在新课导入时,我特意出示一张带错误的映秀城市规划图,并问道:“这个规划好不好?为什么?” A生:“不好,钢铁厂建在映秀宾馆上了,排出的废气影响了这里的人。” 师:“那应该怎么规划才能减少污染呢?” A生:“把映秀钢铁厂搬到上面去。” “对,最好把钢铁厂迁到郊区去,并在厂的周围种上些树木。” 我边说边移动鼠标操作起来,并讲解到:“点击右下角的绘图笔,选择一种颜色。”然后我把钢铁厂圈住,顺势做了一个箭头示意把厂迁到郊区。(完成了教材中露一手的教学目标。) B生:“树种在了层顶上,超市建在中国银行的上面。” 师:“是的,他观察得很仔细。行道树种在了屋顶上,不过我们可以把树置于底层。”我边讲解边演示,很顺利的就渗透了“叠放次序”的操作目标。 C生“学校建得太远了,学生上学很不方便。医院也建得太远,人们看病也很不方便。” D生:“烧汤河上只有一座桥,人们要去邮局必须要从北边的那座桥绕行。” …… 经过全班同学的甄别,这些错误的规划基本上都被挑了出来,这时我总结引导:“所以,在规划城市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分区协调;生态美化;交通便捷;安全因素。” 同时,我把这些要素形成板书,以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有了明确的要求,于是整堂课下来,我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特别强调应该要怎样操作,反而是提醒学生要注意规划的四大要素,进行科学规划。 [第一次磨课 笔者按] 这种在任务中完成操作的方式不但符合了本套教材关于“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的这一特点,而且让学生更多关注重建家园的任务,让他们更加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城市的“规划师”,一定要把映秀镇建设好。很多学生发言积极,不但能说出错误所在,被漏拾遗,更能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这不正是实现操作目标的很好铺垫吗?不正是本课情感目标的显现吗? 镜头三:入真境 三省课堂预设 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我必须准备一张带错误的映秀城市规划图,以便引导学生发现和改正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于是,我利用Photoshop制作了映秀地貌中的“烧汤河”、“岷江”和“群山”,然后把这些江河和山脉插入到幻灯片中制作出了一张地形图。 原以为这样的准备应该可以了,可直到第一次磨课时,我才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误操作,把江河山峦原本的位置给移动了。有些学生为了方便规划城市,避免建筑物出现在江河里,甚至把江河都进行了迁移。为此,我特意把这些江河山峦等映秀地貌全都组合起来。 然而,在二次磨课时,问题又出现了。有个别技术好的学生利用前一课学习的图形分解知识,把原本已经组合的地貌重新进行了分解,还复制出好些“烧汤河”、“岷江”和“群山”,改变了真实的映秀新城地貌。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一堂叫“真”的课(一)......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