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杜慧蕾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考复习中,教师普遍反应复习的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如何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寻求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学案”在信息技术高考复习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学案 信息技术 高考复习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信息技术高考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一次机遇,因此每位信息教师都卯足了劲想抓住这次机遇。 一、现状分析 1、从考试内容和形式看,虽然高考的形式是笔试,但是从考试大纲和样卷看,信息技术高考复习如果光纸上谈兵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必须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行。“闻得看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就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2、从学校安排的复习时间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在考试前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信息技术辅导课,因此课时有限。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局,相信没多少信息技术老师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3、从学生角度看,曾经有位学生在课前跟我说:“老师,反正都已经是上三类学校了,多10分还是少10有什么关系啊,你随便讲讲好了!”可见,学生的态度是无所谓的。 针对上述的现状,教师普遍反应高考复习的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如何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寻求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借鉴其他学科的众多复习策略,我选择了利用“学案”进行高三的复习教学工作。所谓“学案”,是指教师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程序,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本课题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重在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为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理解学习内容起到导学、助学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高考复习学案的构成 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既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又要让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很重要。我将信息技术复习学案分成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1、学习目标。这一部分内容能让学生了解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把握重点难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的内容即“填一填”和“练一练”。“填一填”部分主要是将本堂课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填空的形式,以便了解学生在课前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练一练”部分主要是精选习题练习。在习题的选编上我尽量体现知识的连贯性与层层递进。如在复习Excel电子表格的筛选操作时,给出一份学生档案表,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年龄、入学成绩、家庭联系电话等字段,然后给出以下几个条件,(1)男学生;(2)年龄在16岁(包括16岁)以上;(3)入学成绩在545至580之间; (4)籍贯在缙云或丽水; (5)此学生的姓名中有一个“峰”字;(6)家庭练习电话的最后一个数字是5,要求筛选出相应的学生。条件1复习了自动筛选操作;条件2复习了“自定义”筛选中的“大于或等于”筛选条件;条件 3、4复习了“自定义”筛选中的“或”、“与”两个连接关键词;条件5、6复习了“自定义”筛选中的“包含”、“止于”两种筛选条件。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筛选的各种方法。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设计习题时,既有“伸手可摘”的基础题,又有“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能力题,以适应各类学生的需要。如在复习Photoshop图像处理时,增加了一个拓展题,提供给学生一些人物照片和背景图片,适当运用Photoshop软件的各项功能,制作一张有个性的电子签名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信息技术高考复习中“学案教法”的尝试与反思(一)......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