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关注常态课教学,让课堂返璞归真 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 余 勤 内容摘要: 常态教学体现的是一个教师正常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事先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孩子的实际水平有透彻的了解,在满足孩子对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真有效地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的课堂。笔者提出了常态教学的策略,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加以验证和改进:策略一师生互动零距离;策略二自主探索零约束;策略三指导学练零脱节;策略四真实评价零功利。 在探索过程中也证实了常态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的回归,也是课堂教学本色的显现,这样的教学回归了原点——课堂价值,回归了本体——课堂学习,回归了落点——学生发展,让生命课堂的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常态教学 学生发展 生命课堂
缘 起 一次层次各异的优质课评比 借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笔者有幸参加了几次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暨听课活动。在课上,教师以鼠标轻点,顷刻之间便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然而并非每位参赛老师都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的参赛老师对上课机房环境了解不够细致,准备工作没有及时完成,以致于上课铃响七、八分钟后才得以开始上课;更有一位参赛老师过于依赖自制教学课件来进行教学,当教学课件(ASP网页)出错时,课堂教学不得不停下……。 看到这样的状况,有一种思想在涌动:公开课应该是建立在常态课的基础上,是对常态课的展示。我们常态下的课堂可能没有公开课那么细致、周到,但确实会在不经意间产生火花,迸发灵感,出现亮点。将常态课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思考,变成教学机智,以完善日常教学。“聚焦”常态课的研究,捕捉常态课上教学机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精彩预约在常态课堂。 一、对信息技术常态教学的思考 思考一:生命课堂的特征是什么? 刘铁芳教授在《沉重的书包与教的权利》一文中说道“‘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 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 由此可见,“生命课堂”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有以下几个特征:人文性、动态性、和谐性。 思考二:什么是常态教学 笔者理解的“常态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师正常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过程, “常态教学”中包含的几个基本要素。 (1)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应心中时刻有目标,眼中时刻有孩子。 (2)在常态教学中,应做到教学过程清晰,安排合理,层层递进。 (3)在常态教学中,课前准备充分,分析并吃透教材,提供材料有效。 (4)在常态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体现开放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5)在常态教学中,师生互动良好,教师做好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思考三:常态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 常态的教学,其实是一种境界,它蕴含着“大道至简”的道理。常态教学的关注点:常态化的教学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常态化的教学更加需要智慧的浇灌;常态化的教学更显真实,具有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扎实常态课,做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充实、学生体验的丰实,信息技术常态课始终全身心地为学生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着想,那么,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家园。 二、常态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我们的常态课成为生态型的课堂,是不断动态生成的课堂,关注学生生命的本真,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提问、积极地探索、个性化地理解,展现生命的“原生态”,营造出一片教学的绿洲。 (一)师生互动零距离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展示了片面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这种关系的影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形成了我教你练,我示范你模仿的万马齐喑的封闭模式。威廉姆·多尔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 1.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教师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如教学控制系统、授班学生原有认知和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学生平时喜欢的教学方法等等。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教师对机房机器环境、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案预设得越周密,考虑得越详尽,则转换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强,生成就越精彩,课堂也就越生态。 [案例1]《调整表格》片段: …… 师:老师把同学们制作的漂亮课程表打印出来了,现在送给你们放在文具盒里使用!谁想要这漂亮的课程表。 学生踊跃举手要求得到课程表。 教师有选择性地赠送给了部分学生,并要求他们立即张贴起来。 …… 通过张贴,学生发生他们的文具盒都张贴不下老师赠送的课程表,纷纷举手示意,向老师反映不满。 学生一:老师,我的文具盒太小了,放不下你送的课程表。 学生二:老师,我们上次做的课程表太大了,我们用不来。 学生三:老师,课程表宽度还可以,但高度太高了,比我的文具盒还要高,放不下。 …… 教师惊讶地询问:那怎么办?要不,你们另外再去买个大点儿的文具盒吧。 有学生举手反对,“老师,我觉得还是另外换一个小点儿的课程表为好,这样比较省力,再说比这文具盒还大的很少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调皮地摇了摇手中的文具盒。 …… 课前,授课教师充分了解到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和该班喜欢的常用学习方法(激励表扬为主)。用制作完成但不实用的漂亮课程表为奖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并以此为任务入口,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调整表格。 2.准确把握,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再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师生互动的零差距和课堂的真实性。 [案例2]《调整表格》片段: 片段一: ……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我把光标移到课程表里面的时候,发现上面(学生叫不出标尺)多了一些东西,我把鼠标移到上面时,电脑提示:移动表格列,于是我就移了。 师顺水推舟,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一种我们书本上没有的新办法,用他这种办法也可以对表格进行列宽的调整。当然,有余力的同学你也可以比较一下这几种不同的办法,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 …… 片段二: ……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想把表格变小一点的时候,鼠标按得太快了,多点了几下就知道了。(学生哄堂大笑) 师:这位同学可能因为太着急了,鼠标按得太快了,却碰巧发现了一种新的简便方法,我们可以像他一样,将鼠标移到表格列线上双击,表格列宽便会自动调整。(师边解说边示范) 利用标尺上的“移动表格列”标钮和双击表格列线方法对表格列宽进行调整,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对于本课教学来说都是一种新方法,而且是一种书本上没有但很实用的新方法。相信大部分老师深有同感,对于教材未涉及到的这两种新方法,一般进行课堂预设是不考虑的。但在课例《调整表格》中,却由学生有意无意地闪现出来了,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高明的教学机智来处理这些动态生成的新知识点。 (二)自主探索零约束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尽量将知识传授导入到学生“自主探讨,独立解决”的问题中。 1.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可以进行真正自主学习。一方面学生个体需要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去构建他初步的想法、组织表达的语言;另一方面小组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 2.拥有自主探究的方法 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一名引领者,适时主导学习过程方向,提议学生学习方式(如独立学习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同任务分工合作等)……将自主探索学习把握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减少人为束缚,将大大地促进常态课堂的生态化发展。 (1)让学生在“做”中学 听见了,会忘记;看见了,会记住;体验了,就会了解。我觉得这三句话把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 [案例3] 《调整表格》片段: …… 师:请同学们将老师的课程表(如下图)重新进行调整,让表格更简洁、美观。 学生尝试练习、自主探索。 …… 生1:老师,第一节课的表格高度我怎么变不小啊,这个太大了。 生2:老师,还有第三节课也调整不好。 …… 学生在观看了老师或学生操作示范之后,开始进行自主尝试,本以为看了老师操作示范的,只需要依葫芦画瓢照做就行了。但明明按照老师提供的办法,就是不能如意调整老师提供的作品,由此引出在对表格进行调整时应该如何统一同一行或同列中回车符数量。让学生真正从实践动手的“做”中学习课本上没有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体会。 (2)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打断同学的发言。二是理清自己的思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对同学的发言作出判断或补充。四是小组合作要做到集思广益。小组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案例4]《调整表格》片段: …… 师:你想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课程表? 生:我想做一张课程表,可以放在我的小文具盒里。 生:我想做一张像大小名片一样的课程表,可以随时查看,方便携带。 生:我想做这样一个大小的课程表,可以贴在作业本的空白处。(学生便说边拿着书本比划) 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做一个怎么样的课程表。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目标独立尝试,也可以和目标相同的同学一起合格完成,当然你们也可以找一位自己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完成。 …… 生1:在操作的时候还拿了一把尺,量起了铅笔盒的长度和宽度,对着铅笔盒笔划着。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 生1:我想看看课程表放我铅笔盒的什么位置最好,当然还要量量他的长度,免得浪费。 师:你还考虑了什么? 生1:留边框,到时候可以稍作装饰。 …… 生2:老师,您有名片吗?给我做个样子。 师:给了样板名片。 生2:在对原来的课程表进行了设置调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关注常态课教学,让课堂返璞归真(一)......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