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吕立志(焦作师专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以国内外信息素养概念为基础,剖析了信息素养内涵和中小学教师专业特点,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作了界定。并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入手,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教师的专业特征,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具有导向、诊断、激励等作用。 关键词: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革新教育手段,从本质上改变教和学,促进教育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承担着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一甚至几代人的培养。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概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的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的能力;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称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它能使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以便达到其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2003年1月,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信息素养培养作为课程目标,并且将学生信息素养定义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纵观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它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信息社会的到来,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较高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成员同样应该具备信息素养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既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接受者、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决定了教师信息素养除了要满足一般要求外,还应具备其职业的特点,符合其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教师的专业特征决定了其信息素养的特点和要求。而且基础教育改革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敏锐的信息意识、扎实的信息知识、熟练的信息能力、高尚的信息道德。 因此,笔者把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概念界定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小学教师作为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专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主要体现为中小学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获取、加工、整合、传递、管理教学信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认真分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所包含的各种因素,通过文献法汇总评价指标,将它们全部排列出来。然后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精炼性原则,结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师未来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反复分析筛选指标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删除不能反映本质、作用不大的指标;合并同类指标;削减相互矛盾的指标;对有因果关系的指标项溯本求源。 最终筛选提炼出最能反映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本质的各级指标,形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稿。然后笔者走访了河南省焦作市l3位中小学教师,他们中有8位是省级骨干教师,5位是市级骨干教师,都曾经在省、市级教育技术相关比赛中获奖。同时还走访了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科所、教研室、电教馆、信息中心、师训科的9位专家和教师,其中特级教师2位,高级教师5位。这些专家和教师在基础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方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与教师和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分析探讨指标体系初稿,对初稿进行完备性、合理性的检查修改,对指标体系初稿的指标项进行增删、修正,最终得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l: 表1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标准描述) 信息意识 信息 重要性 能够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教育信息及本学科前沿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不断挖掘信息在教学中应用的潜力 信息应用 意识 具有及时学习、利用信息及信息工具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具有积极利用信息及信息工具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具有利用信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持续性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工具 知识 了解传统电教媒体的原理,掌握正确使用传统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知识 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知识,掌握几种课件制作软件 具有网络基本知识.掌握上传、浏览、下栽网络信息的方法。具有网上通讯知识,掌握指导学生在线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 信息检索知识 熟悉图书馆资源的分类,有图书资料检索的知识 熟悉互联网资源检索的知识.知道几个主要的搜索引擎 作为信息检索必备的知识,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教育信息 理论 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形式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获取 能力 通过信息需求分析,明确所需信息的种类和程度,并及时制定荻取信息的策略,快速有效地荻取所需信息 及时发现、捕获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 信息处理 能力 分析并正确理解信息的含义,将其整合进个人知识体系 对信息分类存储管理.能在需要时快速提取利用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重新组织、加工、整合新旧信息,生成新的教育信息 合理恰当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信息 能力信息 应用 善于提出教学问题,并利用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清晰有效地传递、表达教学信息 追踪新型教育思想与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特别是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源,自觉主动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评价 能力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批判性思考,具有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 及时对信息在教学中应用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 信息交流 能力 跨越各种资源、观点查询并分享不同文化和学科的内涵 有效利用网络工具与学生、家长进行信息交流 有效地与同事及学科专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 认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并遵守有关信息使用的法律和道德内客,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清楚平等存取信息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版权 促进不同背景、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在利用信息资源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信息道德 行为 了解信息安全常识,积极维护信息安全 选择、过滤信息,生成并传递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规范学生信息行为,指导学生正确判断、评价信息,促进学生健康地使用各种信息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本体系紧扣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全面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做到上下级指标合理一致,每个指标因素内涵具体明确、互不重合又相互补充,从而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评价指标体系紧扣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突出了对教师信息协作、交流、创新、科研等方面的要求,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此外,本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这样一个群体的,因此整个评价标准突出了教师的专业特征,更强调了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承担者,其信息素养所应该达到的标准。该指标体系的制定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工作,包括与此相关的资源、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有关机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