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清楚沟通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希望学生接受什么?希望学生理解什么? 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确定了沟通的目的,师生沟通就容易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2.3制定沟通计划
在沟通前,教师要做一些沟通前的准备,制定沟通计划。在这里“五WH公式”可以提供参考。“ who”一一与谁沟通,“why”一一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what”一一沟通的内容是什么,“ where”一一在哪里沟通,“ when”一一什么时候沟通,“how”一一怎样沟通。教师在沟通前准备越充分,预计沟通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提前做好准备,预备应对措施,师生沟通起来就会越有效。
3.2.4 积极采用双向沟通
沟通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倾向单向沟通,而学生没有什么机会参与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师生沟通中就会缺乏反馈。注重单向沟通容易导致沟通中的信息失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沟通的有效性会受到折损,甚至产生负面效应、不良后果。而双向沟通中,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讨论、进行协调、及时反馈,沟通起来不仅顺利而且有效。
3.2.5 尊重和信任学生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认可。就沟通活动而言,沟通中的行为主体之间彼此尊重、信任,就容易激发沟通的意愿,沟通起来也会很深入。师生沟通具有与一般人际沟通的相似性。尊重和信任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来。特别是中学生处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厂自我意识强,渴望独立,希望受到成人的礼遇、尊重和认可。针对非常时期、特殊阶段,教师要注意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沟通中注意尊重和信任学生。
3.2.6 提高沟通技能
激发了沟通的意愿,做好了沟通的前期准备,并不代表必然会产生有效的沟通。因为沟通的有效还需借助一定的技巧。技巧类似于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事与愿违。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丰厚,积极聆听、换位思考、冷处理、自我表露是经常提及的有效技巧。
3.3 不断自我更新,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和能力
随着教育民主、现代化的深入进行,人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主体精神的体现,强调多向互动。教育活动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扩散到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态度、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影响。这对于习惯于单向沟通、强调命令和控制的老师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冲击和挑战。在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参考,又缺乏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对此无所适从。作为教师,需要不断自我更新,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和能力。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素质和能力,才能轻松自如地开展师生沟通,确保师生沟通的有效进行,最终实现有效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教师的自我更新包括知识、观念、行为、能力、角色认知等方面。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教育情境,对教师的要求都有不同;教师的自我更新在不同的阶段,自我更新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也都有不同。因此,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目前,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场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众多的教师正在经受和体验着这一变革的震动。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自我更新更是不同寻常。
做为一名老师,客观地说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与学习成绩不同的层次学生沟通的时候要一视同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老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5/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