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JY1400 论文字数:6259,页数:05
论尹湛纳希作品中的佛学思想
[摘 要] 作者认为尹湛纳希的诗论诗作中有着深厚的佛学禅理意味,并为其诗学观点的形成和诗作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有益的思想、理论滋养.尹湛纳希的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又直接受到汉族古代诗歌理论、实践启发,其中又以皎然和严羽的影响为甚。本文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尹湛纳希;诗论;诗作;佛学禅理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近代著名作家、诗人。著有《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等四部长篇,诗作上百首,杂文若干篇(遗佚之作不计)。他是中国19世纪少有的大文人,其思想的复杂性也显而易见。总的来说,尹湛纳希是反宗教,特别是反佛教的。曾在杂文中辛辣地讽刺挖苦,甚而无情地鞭答过佛教思想。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满清政府用佛教愚民的政策给蒙古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在其文艺美学思想中又隐约显露出佛学,特别是禅宗思想的痕迹。这是与他接受汉族古代意境理论休戚相关的。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他的诗论、诗作中。 尹湛纳希的诗论深受汉族古代诗论的影响,其中尤以皎然、严羽的影响为甚。从其论诗的一段纲领性文字中可以明显看出皎然、严羽的影子。 诗者,抒发性情也,一言两语即可表意,何必多费口舌。……你们也不必寻奇韵,限韵过窄则虽有佳句,反受其缚,说不出来。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