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25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塑造祖国下一代花朵的园丁,祖国的强大、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但是在我国目前不断出现教师伤害学生以及教师自我伤害的事件。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本文对教师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 [关键词]教师心理 健康问题 环境压力 和谐 尊重 “师者,传道、授业、解感也。”这是韩愈在他的《师说》里对教师职业做出的精确概括;到了现代,教师仍然是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红烛,是教书育人的光辉职业。但是,近年来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教师伤害学生的事故,教师自我伤害的事故也悄悄地增加,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近现代国内外心理健康的科学理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善状态。”20世界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G.L.Engle)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此可见,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的最新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就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