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969
浅谈学前教育教师师德及教育方法 ———聚智慧于细节 展精彩于课堂 [摘要]历史的车轮滚滚前去,我们人类的历史教育也逐渐驶向正规!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教育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着。这写都预示着我们的教学教育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向着先进的新世纪模式方向进行着。现阶段我们中国的教育情况、教育方式、以及教师们的师德教育为现在国情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幼儿教育,俗话说“少儿是中国未开放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之栋梁”!可见中国现在对幼儿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视!而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我们就更有应该为了以后的幼儿教育提前做好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幼儿的教学模式进行个人见解!
关键词: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 教师师德
一、伦理与伦理学 1、伦、理这两个字出现于中国古代,早在《礼记‧乐礼》中出现,“伦”字开始具有人际关系的意味。所谓伦者,轮也。纶线连贯为布帛,可以引申为人际关系,人伦表达的是人际关系在许多的时候讲的是名份和辈分等。“理”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理”乃万物运行的成法。 2、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哲学的学科分支,如前所述、伦理与道德同义而通用。但也有主张分开使用,“伦理”更侧重于社会,更强调客观方面,主要指社会的人际“应然”关系,这种关系概括为道德规范,而“道德”则侧重于个体,更强调内在操守方面,指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和实践,即主体的德性和德行。 二、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1、效果论:又称目的论,其功利论(又称功利主义)与公益论都属于效果论或目的论。其一,功利论是主张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 2、道义论:判断一个行动应该不应该做或行动的对错看行动本身是否按照规定的义务办动机论的、道德判断的标准在于产生行为的原则规范本身是否是道义的。 3、美德论:又称德性论或品德论,它主要研究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品德、品格等。具体地说,美德论探讨什么是道德上的完人,即完人所具备道德的品格以及告诉人们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正如阿尔贝特·史怀泽所说的那样,“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的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能够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的生命。” 毫无疑问,人类赖以摆脱黑暗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伦理智慧。教师伦理学(或教育伦理学)是关于教育伦理智慧或教师道德及其规范的学问。就学科的性质来说,它主要是一门规范和应用的伦理学。 在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上,由于规范伦理学一开始就是以给实际生活以伦理上的指导为当然使命的,所以规范伦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规范伦理学的肇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许多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科伦理学》是第一部规范伦理学的著作,亚里士多德亦被尊为“伦理学之父”。从那时起,经过中世纪直到近代,规范伦理学一直是伦理学的全部。许许多多的伦理思想家都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三、教师的职业良心道德范畴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