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650
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方法研究 ——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 [摘 要]学生干部在职业院校所从事的很多校内社会工作都是很好的工作经验习得机会,对其职业锚的最终锁定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根据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职业锚理论,积极探讨学生干部培养的方法:注重岗位描述,有效发现和合理选拔职业学院学生干部;注重上岗指导,提高职业学院学生干部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注重岗位流动,完善职业学院学生干部培养方法;注重岗位制度,健全职业学院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关键词] 职业锚 职业院校 学生干部培养 一、职业锚理论与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 1、职业锚理论简介 职业锚理论是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学者、麻省理工学院E.H.施恩教授首先提出来的。所谓职业锚,就是个人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施恩认为,如果一个人流向了一个可能失败,或不能满足其需要,或者与其价值观相左的环境,他就可能转向进入某种更和谐的环境。这个过程如同航船下锚停泊于合适的港湾,这就是锚的比喻,而下锚的这个地方,就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长期贡献区。职业锚由早期工作实践而来,是自我意向的习得。当个人在进入早期工作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等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简单地说,职业锚是个人早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的职业定位,它必然是工作个体与工作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为了确立长期的职业定位,必须进行职业锚的早期开发。 职业锚理论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职业锚以个人习得的工作经验为基础。职业锚发生于早期职业阶段,个人习得工作经验后,方能够选定自己稳定的长期贡献区,个人的工作经验产生、演变和发展了职业锚。换句话说,职业锚在某种程度上由个人实际工作所决定,而不只是取决于潜在的才干和动机。二是职业锚不是个人根据各种测试出来的能力、才干或者作业动机、价值观,而是在工作实践中,依据自省和已被证明的才干、动机、需要和价值观,现实地选择和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三是职业锚是个人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动机、需要、价值观、能力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四是个人及其职业不是固定不变的。职业锚,是个人稳定的职业贡献区和成长区。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个人将停止变化和发展。个人以职业锚为其稳定源,可以获得该职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运用职业锚理论培养学生干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