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兴趣
摘 要:由于田径教学受传统竞技教学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要,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的现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开展学生喜欢的田径教学?如何对田径教学定位?就成了我们体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仔细分析传统田径教学与当今学生的心理、生理,发现要想让学生喜欢田径运动,首先,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开发;其次,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最后,要根据“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改革田径教学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田径教学;体育课程标准;田径教学改革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新时期的体育课程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评价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技能教学中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这种人文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的趣味色彩得以了有效的强化;体育课堂的民主、和谐气氛得到了再次提升;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的下,更加使得传统田径教学“举步为艰”了。于是有人开始考虑以后中小学还要不要开展田径教学了。众所周知,“田径” 起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跑”、“跳”、“投”,和人们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同时,“田径”又是其他体育项目发展的核心基础,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符合学生需要的田径教学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的定位 综观传统田径教学我们发现,由于以往的田径教学过于注重为竞技体育服务的定位,造成了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教学造成了传统的“田径”教学过分强调田径教材的竞技特点,忽略了其促进健康的锻炼功能;其二、由于目标定位和策略选择的偏差,教师往往采用竞技性的训练方法和单调手段不断重复的形式来组织田径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说传统田径教学过于竞技化,并不是说我们反对竞技运动。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教学中都离不开竞技运动。但是,这些竞技项目被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开展好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就必须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对田径教学进行明确的定位:首先,必须对田径课的教学目的进行创新性的定位。按照新课标的理念田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并不是或并不主要是为选拔和培养竞技运动人才服务的。学生与运动员必须区别对待;其次,必须对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定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淡化评价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最后,必须对课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性的定位。课的组织形式应本着有利于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有利于群体和个体都得到表现,有利于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的原则来进行安排。 二、“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的策略 传统田径教学由于受到过分追求竞技性观念的影响,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田径课并不感兴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田径教学不受学生欢迎的困境,田径教学应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从健身的角度出发,改变教材的枯燥乏味,抓住田径项目的特点,运用生动的方法和形象的手段,开发出符合新课标理念的田径教学。 1、“新课标”下田径教材的处理和转化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但田径教学由于受竞技运动教学思想的影响,使得这些教材也具有了相当浓的竞技色彩,而忽略了促进健康的功能。造成了学生厌学的现象。所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组织教材内容时,有必要对那些竞技性较强、健身目的不明显的田径运动项目重新转换一个视角,而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发挥这些教材的健身、娱心功能。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兴趣(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