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管理原创毕业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下载
|
教育管理原创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免费教育论文
|
全站搜索
原创毕业论文 →
教育管理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现成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教育论文网
->
免费教育论文
-> 挣扎着沉沦——《围城》的存在主义解读(二)
挣扎着沉沦——《围城》的存在主义解读(二)
本文ID:LW21728
挣扎着沉沦——《围城》的存在主义解读(二)
钱钟书在《围城》的构思中,选择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大都市上海以及知识分子云集的大学----中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交汇之地,这种环境是特定的,同时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进入中国近代以来,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冲击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自身已经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掺入了外来的东西,由此便显露出更大的荒谬性,正是这样,钱钟书才有可能更深邃更广泛地展开他对历史文化和人生命运的探究,他在书中对两种文化相撞击时产生的种种畸形可笑的现象和人物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辛辣的讽刺,以诙谐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西方文明”与中国封建传统思想合流所产生的荒唐可笑性。“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两方补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小说嘲讽了“国粹”和“洋物”掺和在一起所产生的不伦不类现象:城市人“享受了最新的西洋科学设备”,却“坐在水管烘暖的客堂念佛,每天念十遍白衣观世音咒,求菩萨保佑自己”。作者对此调侃地写到:“可见‘西学中用,中学为体’并非难事”,这句话是对表面上提倡“中体西用”,实际上却顽固坚守中国文化中腐朽部分的守旧者的一种强烈的嘲讽。
正如两战时的资产阶级一转身,发现世界上的一切情感,一切理想,一切的一切,身边的世界也变得荒谬,而一些曾经以爱国思想为生存动力的人,却发现自己受到了愚弄和欺骗,精神家园瞬间崩溃。当时的中国,随着帝国主义文化的侵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日益浓厚,而中国人以前所坚守的封建思想和君臣子民仁义道德渐渐坍塌,但是更多人却无法立即接受西方的思潮,于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逐渐荒芜,感到了世界的荒谬。
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些中国人自视为时代的“弄潮儿”,敢于接受西方的思想,但其实他们不过是一些卑躬屈膝的崇洋媚外者,很多人对留学趋之若骛,于是作者借方鸿渐之口揭示其原因:“现代的留学跟前清的科学功名一样… …并非为高深的学问,而是为了摆脱自卑心理,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由此当时中国畸形社会与病态人性可见一斑。方鸿渐买假文凭,曹元朗写所谓的现代诗,到处挂牛津、剑桥的幌子装点门面,而韩学愈拿着子虚乌有的外国大学博士学位,用假文凭和在国外报刊上登的求业广告当作“作品”开进学历,竟能毫不费力地骗取校长信任,被聘为大学教授和历史系主任。
由前述文字亦可看出,其实荒谬的世界同时也是矛盾的世界,痛苦的个人,内心的情感也因为矛盾而变复杂,即使是探讨造成当时中国社会的荒谬,我也要说的是矛盾,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一方面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侵袭着人们的头脑,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文化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的舞台,由此产生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矛盾,在这矛盾下,方鸿渐作为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代表,他想追求自由,但是其父亲却作为封建顽固派的代表否定和制约了他的一切追求,由此,方鸿渐可以说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是必然的。
正像海德格尔所说的,“我们是一群无望的,偶然的生物,被扔在一个没有我们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存在物本身无时无刻不处于极端的偶然之中”。荒谬----我想,这正是《围城》所要揭示的存在的意义,但在这里荒谬的含义与人们平常肤浅的理解的那种词义有所不同----荒谬不只是不合理,也不只是无意义,荒谬----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存在的偶然性,但是发生是必然的,世界的荒谬和存在也是必然的,就如方鸿渐的存在是偶然的,他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人,但是无论是谁,他都必然成为悲剧,因为世界的荒诞是必然的,而矛盾的细节和内容是偶然的,或者说个别矛盾存在是偶然的,但矛盾的结局是必然的。
二、 存在与虚无 (“人生是痛苦的”)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最基本的观点,在这里,笔者将此论点一分为二,目的在于此点精深博大,区区几言定难述白,分别做解以求能较清楚地认识,其实这两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萨特把存在分为“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两个领域,“自在存在”是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它是充实的,荒谬的,无主动性的,“自为存在”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人的愿望情感理智等,它是完全主动的,“世界的荒谬”是因为客观世界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它没有原因和目的,是纯粹的,偶然的,无秩序的,不合理的,“人生的痛苦”是因为人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他有独立意志,有个人自由,有主观意识,自为的人存在自在的荒谬世界中,必然处处碰到限制和障碍,时时感到厌恶和孤独,萨特认为,人就是痛苦地存在于这个荒谬的世界中的。
既然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这样的荒谬,既然在我们的面前充满偶然性,那么对于人的理性来说,一切的存在也就不具有那些人们原以为应该存在的意义,但是,人自身恰恰就是一种存在物,比之于其他的存在物而言,他比它们更痛苦的是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且对于人类中的聪明者来说,他尤其无法摆脱对自身存在的荒谬性的感知,因此所有的那些有思想的人,有意识的人,并不仅仅是指智者,都是痛苦者,而那些智者只是痛苦中的最痛苦者。
人生只是由一系列的毫无意义的痛苦的碎片组成的,人生是如此的空洞,人们生活的所有内容只不过是一场无休止而又毫无意义的对话或者自言自语;人生又是如此痛苦,人们对于自己存在的所有感受原来不过是寂寞无聊中的苦熬光阴。柏拉图深信自己是被抛来这个世界上来的,而法国作家,荒诞派大师尤奈斯库也这样痛苦地说:“一道帷幕… …一堆不可逾越的墙,横在我和世界之间,物质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占据一切空间,它的势力扼杀了一切自由;地平线包抄过来,人间变成了一座让人窒息的地牢”。[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
/6/6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
(充值:元)
挣扎着沉沦——《围城》的存在主义解读(二)
......
本论文《
挣扎着沉沦——《围城》的存在主义解读(二)
》在
免费教育论文
栏目,由
教育论文网
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jylunwen.top 更多论文,请点
教育论文
查看
上一篇
:
关于表现性素描的教学体会
下一篇
:
创建和谐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查看关于
挣扎
沉沦
《围城》
存在主义
解读
的相关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
】
相关栏目
教育管理原创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教育论文
免费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原创毕业论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