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惩罚对学生教育的作用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一次回答关于教育方面的记者的提问时曾列举这样一则事例:一次,他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学校里讲课,在说道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时,老师们的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惊讶的看着他,说,现在谁还敢对学生批评、惩罚。在那里,刚有一个14岁的孩子自杀,仅仅是因为这学生往老师身上甩墨水而被老师批评了。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但在某些地方,学生成了主宰,成了“皇帝”,老师怎敢批评“皇帝”的过错;而同时有些学生也意识到这是教育的一块“软肋”,愈发的放肆起来。难怪有些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惹不得啊!作为一名一直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对孙云晓主任的话深有同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大力提倡,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惩罚教育都在渐渐放弃了,甚至将它看成是一个不能触摸的“高压线”。 事实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孙云晓语),因为惩罚教育是现代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教育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其它形式的教育所无法取代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惩罚并不包含体罚。体罚是一种以学生的身体或心灵的折磨、伤害为代价的惩罚,是科举、应试环境下的畸形教育产物,是与现代文明社会相背离的教育手段,尽管它也属于惩罚这一范畴,但在这里,我们要将它剔除。惩罚教育应在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使学生在错误面前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惩罚。恰当的惩罚会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深刻的反省自己的错误,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育效果,并成为一个人成长的一笔宝贵财富。下面,笔者就惩罚教育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规范实行惩罚教育,更有利于保障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校里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非中考科目的课堂纪律比较差,任课教师的课后抱怨比较多,为什么呢?一方面这些科目往往没有中考的压力,任课教师、学生对这些课不能够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抱着“学好学差一个样子”的观点来学习;另一方面,这些科目的任课老师的“性情”一般都比较好,对课堂上学生犯一些错误批评、惩罚比较少,甚至没有,而有些学生就会得寸进尺,致使某些时候课堂纪律一团糟,严重干扰了任课教师的正常教学。与之相反,班主任所任科目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比较顺畅,课堂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一些。 军队里有个说法“铁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这句话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适用的。需要强调这里“铁的纪律”不仅仅指规章制度的是否完善,重要的是学生违反了纪律是否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或相应的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更是如此。在正常的学习活动中,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不可避免的要犯一些错误,这是正常的。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若熟视无睹、放任自流,而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之间又可以相互传染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违反纪律,或误认为即使违反纪律,老师也不敢处理。久而久之,待到你不处理不行的时候再去批评惩罚,他们就可能不接受你的处理,逼急了,很有可能某些学生的极端行为反映,那时,吃亏受害的还是教师自己。 有章可依,是规范实行惩罚教育的有效保证,它会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惩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惩罚中反省自己,即有效的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又改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正确实行惩罚教育,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许多家庭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是百依百顺,这种过分的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自私自利、放荡不羁的性格。许多学生在家中不识“批评”、“受挫”的滋味,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父母、老师在对这些学生实施正确的批评、惩罚时,就会使部分人承受不了,甚至导致离家出走或是其它极端的做法,令家长、老师大为头痛。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2岁时,有一天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搞碎了。邻居说,我家的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来的,你须照价赔偿。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买125只鸡。他没有办法,回家找他父亲。里根的父亲在确定事情的原由之后,就对里根说,那你就赔吧。不过这12.5美元是我借给你的,一年之后,你要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就开始做檫皮鞋、送报纸之类的活打工赚钱,最后终于赚得12.5美元还给他父亲。里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件事,并深情的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使他懂得什么是责任,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谈惩罚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