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认识误区浅析 内容担要:中国监狱曾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创佳绩的教育改造措施在新的形势下日显虚弱,教育改造质量徘徊不前。当前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逐渐滞后于监管改造、监狱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在少数民警中形成了一定的思想与行为的认识误区,产生了导致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弱视的不良认识,从而影响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实际质量。为了更好的开展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提高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质量,调动教育改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成《监狱法》交给监狱的教育改造质量。笔者就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共和国的存在的认识误区作出了浅显的探讨,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了在监狱的实际教育改造产生认识误区的体制、作风和理念上的根源并做了相应的分析,从笔者的角度对当前监狱教育改造的考核体制、工作作风、利益机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纠正教育工作认识误区的对策和途径,表述了笔者自己的看法与思路,以求试路。 关键词:教育改造 误区 功利性 长效机制 激励机制 历史上,中国监狱对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通过各种教育改造措施,成功地使各类战犯和反对新中国政权的罪犯,放弃了反动立场,成为促进和平的使者,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持者,新中国的建设者。在中国的监狱制度中,教育改造与劳动改造和监管改造一并被誉为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维护监所安全的治本这策,更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基本战略。监狱工作的宗旨以改造为为目标,突出 了教育改造的重要性,把教育改造质量用于长衡量监狱工作水平的标准来认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加之监狱教育改造的自身属性以及多因素制约,教育改造成为制约监狱改革的“瓶颈”,教育工作的全方位滞后带来了明显的“拖拉效应”,监狱工作质量徘徊不前。曾创佳绩的教育改造措施,对现在的罪犯却显苍白无力,一些罪犯出狱以后又犯下了更为严重的罪行,累惯犯、“二进宫”比例有增无减。现阶段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影响罪犯改造质量的关键。今后一段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监狱职能,准确监狱定们,突出监狱宗旨,监狱如何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活动很好地与社会衔接,走社会化的教育之路,大力实施改造 的治本战略,使监狱回归本们,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实现将“监狱人”成功地改造成为“社会人”。 现实工作中罪犯教育改造的错误认识 一是“无责论”。主要表现在思想轻视和忽视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在行为上放松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要求。这类监狱民警多数受西方的一些观念影响,认为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是监狱本职,监狱应为单一的刑执行机关,监管安全才是监狱的重点,当前监狱只要收得下、死不了、跑不掉就行,把精力和时间用在罪犯教育改造上是浪费时间。在这种思支配下,便出现了淡化和弱化教育改造工作的现象,甚至取消和挤占教育课时和教学场地。这种做法虽然会取得一时之利,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长此下去,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影响执法的严肃性,甚至会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二是“无用论”。主要反映在一些直接从事罪犯教育工作的民警身上。他们普遍感到教育改造工作的难度很大,效果相对滞后或不明显,常常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慨和失落。面对罪犯教育工作遇到困难和压力,认为“老办法不灵,新办法难寻,领导靠不上,基本层难理解”,感叹教育工作太难搞,于是遇到难题绕道走,缺乏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勇气,造成阵地意识、进攻意识谈化,教育改造工作淡化、弱化。 三是“无能论”。这是在教育改造“无用论”的基础上而进一步形成的,现实工作中部分民警认为“罪犯如果是能教育好的话,也就不需要监狱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来说这部分民警否认了“人是可以改造”的理论,特别是在目前监狱提倡人性化管理,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老办法、老观念已目显过时,面对新的形势,这部分民警无以应付从而形成了教育“无能论”。 四是“无需论”。这种论调是在上述三种论调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对罪犯实施教育改造是监狱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与职责。在“无责论”、“无用论”、无需论的作用下,部分民警认识不清、但基于工作要求,采取形式主义予以应对,他们认为罪犯教育不可能像社会教育那样正规,是可以弄“虚”的、做“假”的。认为罪犯教育的指标缺乏刚性,不太容易检查和考核,可以通过编数据、造台帐,一时突击装点门面来应付,从而助长了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歪风,败坏了教育改造的声誉,使人们错认为教育改造工作可有可无、无所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认识误区浅析(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