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在表格信息加工中的运用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任务,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课本身是一门动手能力相当强的课程,很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授课。本文以《表格数据的处理》为例,探讨任务驱动的运用。 关键字: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 表格信息加工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第四章讲解的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两种数据加工方式,即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信息加工,同文本信息表达相比,表格信息具有表达更加简洁、直观的优点。本章第二节就表格信息加工做了详细的阐述,而作为表格信息加工基础的——《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本节的重要内容。 教材分析 表格是文本信息结构化表达的一种形式,这在教材上一节中已经有所了解。借助表格我们不但能更加清晰的感知数据,更能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数据透视等处理,揭示客观事物随不同条件变化的规律,从而使信息得到增值。表格信息通过一定的整理,还可以用图形化的形式展现,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了表格信息的可读性,使人们更容易发现并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变化规律。因此《表格数据的处理》不但是学习加工表格的基础,更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Excel,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但由于各个初中的学情不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常规逐一讲述书中的内容,部分掌握熟练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心理,分散注意力,影响上课质量。因此本节课采用 “温故而知新”的方式,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能在回顾旧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尝试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技能,提升自身的表格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任务熟练掌握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排序等基本操作。(2)能够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的数据加工形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以任务为导向,明确信息需求,完成操作步骤。(2)利用自主学习和探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回顾、整理、分析数据信息的活动中,熟练操作技能,增强信息加工意识,深化了解信息的可增值性。(2)能积极主动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数据分析、统计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加工处理习惯。(3)学生间通过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提升学习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表格的原始数据,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据计算。 能对数据进行多种筛选和排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