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信息技术互动课堂策略 【摘要】:课堂互动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互动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同时,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师生的潜能。 【关键词】:互动 情境 民主 自主学习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思考、操作、体验等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叶澜教授在上海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时最早提出:“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必由之路。所谓“互动”,是指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为主的学习方式,其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互动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计算机等媒体)、人与文本(资源)等教与学的多向互动。 一、构建互动课堂的基本条件 (一)师生角色意识的转变是课堂互动的思想保证 师生的角色意识决定了师生的课堂行为,进而决定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模式。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角色是服从、静听和接受。互动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角色是探究者、对话者和建构者。 (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互动的情感保障 积极的互动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是互动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问题和见解,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的多元评价使学生树立自信。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应及时反馈与鼓励,使学生产生创造的体验、充满创造的活力。 (三)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堂互动的信息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活跃的互动,必须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供丰富的加工材料,而这一切有赖于多样的、合适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教学资源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和课堂互动中提出的问题、见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等都是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捕捉并利用师生互动产生的即时资源;生活中,要发现并积累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如网络、报刊、杂志中的有关内容,日常所见所闻的典型案例、社会现象等。做有心人,丰富的资源在于积累,源于生活。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互动的动力源泉 学生要成为互动的主体,必须以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或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产生交流和发表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去激发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要素的控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干预,以激发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基本要求:首先要允许和激发学生思考;其次要允许和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问题;再次要允许和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最后要允许和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关注和倾听是课堂互动的必要素养 课堂互动需要了解他人的观点,教师不仅自己要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同学,课堂上就不能呈现有效的互动。互动教学中的倾听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静听”,静听是被动的,倾听是主动了解他人观点的行为,是努力理解对方意图,认真思考并恰当回应的过程。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师生倾听的质量是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浅谈构建信息技术互动课堂策略(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