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我们认识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具体要领及界定: 1.苏北地区农村高中:本课题中主要研究对象为苏北地区主要指徐州地区,地处农村的高级中学,本课题主要立足于本校范围来研究实施。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部分优秀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呈“三位一体”的态势,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江苏省从2005年高一入学新生开始施行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校本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适合本校的教育现状。通过国家教育部审定的五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比较适合城市中学,对条件落后一些的农村学校有些地方不太适合。 因此我们进行了《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教育测量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我们课题组人员的加强理论学习,订阅课题相关的专业报刊《中小学电脑报》、《电脑报》和专业杂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购买《校本课程研究》、《构建生态课堂》、《生本教育研究》等书籍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研究教学过程中国出现的个案。对苏北地区农村高中现有硬件条件调查,在此基础上可以运行哪些现有教材中软件进行详细试验统计,同时对入学的高一新生进行信息技术起点的调查。 2、教育测量法 我们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对实验对象的进行测评,将实验班级学生的成绩与对照班的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和实验前后的纵向对比,最后完成在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过程。 3.经验总结法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要对课题研究前期进展进行总结,形成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等等,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实验分为前期研究、中期研究和后期、总结阶段四个研究阶段。 (一)、前期研究(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这一阶段主要的内容有: 为了了解高一新生已有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便于今后教学, 2007年9月6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新课程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设计了15个客观选择题和2个主观问答题。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369份,抽样100份统计,撰写了《新课程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结果: 问卷题目 选项 1、何时起接触计算机?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百分比 4.08% 30.61% 65.31% 上一项调查可看出高一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才接触电脑。 问卷题目 选项 2、您家里有电脑吗? A、有 B、没有 百分比 20.73% 79.27% 上一项调查可看出高一学生绝大多数家里没有电脑。
问卷题目 选项 5、以前学过的软件有 A、WPS B、Word C、Excel D、Powerpoint E、Frontpage 百分比 17.72% 55.70% 21.52% 2.53% 1.27% 上一项调查可看出高一学生接触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较多。 问卷题目 选项 6、初中信息课开设情况? A、一周2节 B、一周1节 C、不固定 D、从未开过 百分比 5.05% 52.53% 24.24% 18.18% 上一项调查可看出高一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时只有一半能开足。 问卷题目 选项 7、上网的目的是(多选)? A、收发邮件 B、阅读新闻 C、查找资料 D、游戏娱乐 E、聊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苏北地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1/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