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两项班级状况了解工作,教者可初次在班级进行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可分为三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优秀组。开学初一段时间内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可以此展开,但切忌总是以一个固定的分层模式在班级体中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而是要以动态的管理模式开展分层教学。 二、动态分层 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动态的管理模式,不能总是以一个固定的分层模式在班级体中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总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了解学生主体的学习现状,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学生主体的分层状况,形成良性的动态管理,采取有效分层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工作。 动态管理管理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每当我们在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的时候,可初步确立一个分层模式,但不能捧着固有模式不变,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例如,先一个阶段按科学的分层体制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优秀组;下一个阶段,A组的成员进步了,可以进入B组或C组,如果不努力,退步了,C组也可能进入A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自卑感,实践中发现也有被分在B组或C组的同学会在某一阶段主动要求去A组,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补习。这三个组内的成员应当是互有流动的,动态分层的管理模式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较快。
三、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设置学生主体各个层次的任务目标,以便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都能够实现。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应该是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的知识水平而言达到更高一个层次的知识水平。这样的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使目标的分层次与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任务目标。例如,结合《文字及其处理技术》这节课,笔者谈谈其中的实例,本节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体验文字处理技术和汉字的编码。前者“体验文字处理技术”涉及的内容是在文化层面上文字本身的发展历史,要求每一个层面的同学都要达到“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无穷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学目标,后者“汉字的编码”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这里的设计为分层实施教学目标,对于学习基础组的同学,将教学内容推进到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了解汉字的编码方式”目标;但对于特长生,则由教师通引导、组织他们通过推理分析的方法将:点阵字型、字模的概念、常见字模类型的存放字节数等内容分析透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目标设计,不仅使得特长生能“吃得好”,同时也让普通生在有信心达到既定目标后,更有高一级目标进取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四、教学方法分层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结合实践经验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