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读后感想
[提 纲] 序论 引出中心议题 本论 1从写作背景来的角度谈 2与真实历史对比的角度谈 3具体从作品中主要人物举例论述 4具体从作品中次要人物举例论述 结论 1概括总结 2呼应开头序言
千余年来,中国人的消遣谈资之一,便是“说三国”。为何喜 欢说三国呢?因为历史上的三国,是一个英雄群起、波澜壮阔并且 极其灿烂炫目的时代,而人类的多数,命中注定了只能成为衣食俗子, 所以只好通过“说英雄”来满足自己无法实现的英雄梦想,尽管这种 满足是相当有限的。到了元末明初之际,中国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家, 名叫罗贯中。他的生卒年大约在公元1310~1385年间。他的韬略有 曹操之风,剑术可比肩周瑜,文才则不让陈琳。总之,他属于雄才大略 的品种。据说,他跟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士诚过从甚密。所以明 王圻在《裨史汇编》中,说他“有志图王”。“图”者,理想也;“王” 者,坐天下也。可惜他所生活的时代,并没有赐予他一个可以让他建立 万世功业的机遇。于是他开始写作,通过写作来挥霍他那经天纬地的才华 与精力。他搜集了无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民间故事、传说、话本,同时 将干涩难懂的史书《三国志》读得倒背如流,然后以此为素材,辅之以 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历尽艰辛,终于创作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 演义》。 《三国演义》问世后,“说三国”更加成为大众的业余生活之一 了。从宫廷到市井,从平原到山地,凡逢聚会休闲之际,那总是要来 一段三国故事的。犹记得小时候的乡村夏夜,几个人坐在篱笆边,一 边刮着土豆皮,一边听老者讲“过五关、斩六将”,连夜莺的一声鸣 叫,也仿佛是被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吓出来的;至于大雪满山的冬季, 一个长夜懒觉起来,生一炉柴火,温一壶老酒,去将那村里“最有学 问”的人请来,让他再给大家讲一遍“赔了夫人又折兵”,讲得那个 回肠荡气呀。其实这个所谓“最有学问”的人,竟是个大字不识半拉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8/8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浅谈《三国演义》读后感想(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8/8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