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江阴市西石桥中心小学 梅华忠
“自主学习”,即学生自学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为学生提供或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 《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这一基本理念,并且结合学校开展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运用体会。 一、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条件,没有了兴趣,学生就根本不想去学,更谈不上主动去学了。在上课开始时应该创设好每一个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也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的,毕竟是学生在听你说话,学生对问题有趣的,就很容易融合到课堂上来,学习就有了一个动力,对问题任务的解决也起到了好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那种创新的欲望。 例如,我在上《复制与粘贴》这一课中,开始时出现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大风车栏目,许多小朋友拿着旋转的风车,插在上海世博会的每一个场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自己心中也不觉有了这种冲动。在这节课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提出问题、引导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而且在教学中要适时巧妙地对教学情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去尝试学习。 例如,在教学画图《修改图形》一课中,我展示出预备好的画让学生先看然后再去创作,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对椭圆、曲线、橡皮工具的运用。其中最大争议的是弯圆形月亮的画法(见图),一开始时学生都说不知道怎么画,我就引导他们从椭圆、曲线、橡皮三个工具入手,让他们先尝试一下怎样画,到时再汇报,经过引导,最后得出了好多种画法,其中有2种画法最好:一是先画2个交叉圆,然后擦除一部分,二是先画一个填上黄色的正圆,然后用背景色去画交叉正圆,再将另一部分填上背景色。 通过提问、引导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去思考,让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找到答案,这就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提供资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在于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准备与课堂相关的教学资源是必要的。 例如我在教学艺术字设计时,我就自行制作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课件,里面有设计的步骤,还有一些设计了的艺术字效果。我将这个课件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让学生对照去学习,通过学习,再自主地去设计出更漂亮的的艺术字。在这节课中,重要的是没有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自已去设计,学生设计的艺术字都很漂亮,而且有的很新颖,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平时还积累各种资源,包括各种展示作品、课件(包括教师用和学生用),这些对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是非常有用的。 4.组内协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虽然现在我们在这里讲的是自主学习,但凭学生一个人有时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这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了。我平时将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比较好的一名做组长,在学习时遇到什么困难,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如果不行,再由教师去指导。在组内学习中,组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起着“小老师”的作用,组内同学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电子小报”的制作是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一种综合运用的能力,我先准备了几个主题的材料,比如“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会”,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就以小组形式进行制作,组内的同学有的设计排版,有的设计艺术字标题,有的选择图片,最后一份好的电子报出来了,原来不是很熟练的同学,经过一起学习后,也变得熟练起来了。 因此可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是紧密相联的,反过来说,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5.学会迁移,举一反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每一个软件都有它们的共同点,比如: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等,甚至某些功能都相同。我们在教学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在学生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善于思考,从操作中形成知识,尤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迁移,活学活思,活学活用,做到举一而反三。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画图软件,OFFICE软件中的WORD,POWERPOINT等,而这几个软件的共性都是相同的,比如文件的保存与打开、插入图片、艺术字都是一样的,我在教学POWERPOINT时主要设计任务然后让学生联想以前的知识自主去学习,如果遇到问题再请教同学和老师,这样比起教师一步一步地去讲解节约了时间,而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6.交流互动,总结评价,提升自主学习的修养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给学生创设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外,还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还能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以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如制作小板报时,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找伙伴来合作,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最终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学生易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修养也得到了提升。 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教师应该适时、正确地引导,而不是直接去帮助 在课上教师应该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即是说不一定能一下子就能把问题解决,而此时教师应该给予指导,但不能就动手帮他,而是启发学生去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要给予评定,并鼓励,让他们兴趣更加浓郁。 2.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该调节好课堂节奏 信息技术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本身就具有活动课的特点,学生的自主性强,加上小学生的自律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尚缺,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会受到学习内容以外的因素干扰,或者因时间学习长而走错方向,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调控好课堂节奏,随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比如学习完画图要求创作《春天》这一幅画的时候,教师不是让学生随便去画,而是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创作,不然的话部分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把握不住内容而造成“不会画”的现象(我就出现过此情况),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是较快完成的,这时应该安排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而不要让他们空着手“没事做”。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注重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不是说一定要由学生一个人来完成,相反,而应该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既要有自主学习的内容,比如完成一幅画的创作,又要有合作学习才能完成的内容,比如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报,两者通过相互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通过实践,使我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使不同层次、不同潜能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学习,让他们既掌握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各种能力。 [2] 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