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转载论文分析和综述 (西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学) 任志兵 摘要:通过对200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所转载的228篇文章的统计分析表明:栏目设置期数和文章数量最多的是改革与发展;源杂志全文转载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高等教育》;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和XX师范大学;撰文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文献研究与语义分析。内容研究主要聚焦于五个方面:关于国内外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的回顾和总结;对高等教育的未来的展望;对大学治理者与大学治理评析;对教师与学生的关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 关键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论文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搜集、整理、存储、编辑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料的学术出版机构。它出版的学术期刊是国内外了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最新成果及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最集中、最权威、最精华的信息出版集萃园地,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人大报刊《高等教育》秉承着宣传高教方针与政策、研究高教基本理论问题、传承高教优秀成果、引导高教改革潮流的宗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对全国各大重要期刊中有关高等教育领域里面最前沿、最热点、最重要的问题进行了选编汇总,为我们更好地研究高等教育提供了便利。本文在对2009年《高等教育》所刊载的228篇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概括和综述,旨在了解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 一、2009年度学术论文转载概况 (一)栏目设置及论文分布 《高等教育》2009年共设置专栏10个,全文转载学术论文共228篇,具体情况(见表1)。除此之外,在论点摘编部分,《高等教育》还摘录了65篇文章论点。根据这些栏目所载文章的数量,可将其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改革与发展,是48篇, 比例超过了20%,从文章数量就足以证明2009年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授们在大量撰文回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第二部分是管理与经济、教师与学生、全球视野、理论前沿, 比例在10%至20%之间;第三部分为史海探索、专题,比例在5%至10%;第四部分为质量与评价、研究生教育 、课程与教学,比例均低于3%。 表1 2009年度《高等教育》栏目名称、转载论文数量及排名 排名 栏目名称 篇数 百分比 排名 栏目名称 篇数 百分比 1 改革与发展 48 21.05% 6 史海探索 22 9.65% 2 管理与经济 40 17.54% 7 专题 17 7.46% 3 全球视野 38 16.67% 8 质量与评价 7 3.07% 4 教师与学生 28 12.28% 9 研究生教育 2 0.88% 5 理论前沿 24 10.53% 9 课程与教学 2 0.88%
(二)源杂志全文转载量排名 2009年《高等教育》的文章来源为较为广泛。在其所转载的228篇文章中,其源杂志所占篇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和 《教育研究》,都是15篇以上,比例超过了5%;《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都是10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复旦教育论坛》、《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和《江苏高教》都是在6至8篇之间;《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代大学教育》都是5篇;《大学·研究与评价》、《比较教育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教育学报》、《中国大学教学》、《高教发展与评估》、《大学教育科学》等均在5和篇之间。通过这些期刊所被转载论文的数量的多寡,就足以证明他们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及其位置。(见表2) 表2 2009年度《高等教育》源杂志排名 排名 文章来源 篇数 百分比 排名 文章来源 篇数 百分比 1 中国高等教育 18 7.89% 7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5 2.19% 2 高等教育研究 17 7.46% 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2.19% 3 教育研究 15 6.58% 7 现代大学教育 5 2.19% 4 教育发展研究 10 4.39% 8 大学·研究与评价 4 1.75% 4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0 4.39% 8 比较教育研究 4 1.75% 4 中国高教研究 10 4.39% 8 教育学报 4 1.75% 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8 3.51% 8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 4 1.75% 5 复旦教育论坛 8 3.51% 9 中国大学教学 3 1.32% 5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8 3.51% 9 高教发展与评估 3 1.32% 6 江苏高教 6 2.63% 9 大学教育科学 3 1.32%
(三)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情况 从第一作者单位所属的性质来看,高校处于主体地位,有193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高校,占了84.65%;另外还有35篇文章来自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只占了15.35%。 就高校来讲,第一作者所属的单位既有综合类院校也有师范类院校,但综合类院校偏多 ,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和XX师范大学都是16篇(7.02%),北京大学14篇(6.14%),厦门大学12篇(5.26%),他们占据了前三位。此外,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也有论文转载。(见表3) 表3 2009年度《高等教育》中高校论文转载数目 排名 高校名称 篇数 排名 排名 高校名称 篇数 排名 1 中国人民大学 16 7.02% 6 南京师范大学 6 2.63% 1 XX师范大学 16 7.02% 7 华东师范大学 5 2.19% 2 北京大学 14 6.14%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1.75% 3 厦门大学 12 5.26% 8 复旦大学 4 1.75% 4 清华大学 10 4.39% 9 南京大学 3 1.32% 5 华中科技大学 7 3.07% 9 武汉理工大学 3 1.32% 5 浙江大学 7 3.07% 9 浙江工业大学 3 1.32%
(四)论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就被全文转载的文章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来看,依据潘懋元教授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分析,则定性研究方法是183篇,占了80.3%,定量研究方法是45篇,占了19.7%,定性研究占绝对优势。具体来讲,排在前三位的研究方法依次是文献研究与语义分析110篇,占了48.21% ,历史研究法44篇,占了19.3% ,统计分析法29篇,占了12.7%。调查法、个案研究与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其他方法等也有程度不同的篇数和比例。(见表4)另外,对于一篇文章在撰写中所采用的方法的类型,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本文是基于所转载文章的题目、摘要和内容三方面的综合分析之后,选取其所采用的最主要一种方法。
表4 2009年度《高等教育》中转载论文中各研究方法的频数分布表 排名 研究方法 篇数 百分比(%) 1 文献研究与语义分析 110 48.21% 2 历史法 44 19.3% 3 统计分析法 29 12.7% 4 比较法 22 9.65% 5 调查法 11 4.8% 6 个案与访谈法 7 3.1% 7 其他法 5 2.19% 二、综述 (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1.回顾历史:成就与经验 2009年《高等教育》共有11期《改革和发展》专栏,其篇数是所有专栏中最多的。各位专家、学者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比较全面、详细地总结了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成就与经验。 1978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中,后来居上,异军突起,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创造性地建立了高等教育新学科,而且在高等教育问题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专业研究机构、人员、刊物、成果等多项指标居于世界前列,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大国,而且探索出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研究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李均.高等教育研究60年:后来居上,异军突起[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12):57-64.][1] 有学者认为三十年来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以开放为前提,以改革为关键,以质量为中心,以理念为先导,才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由封闭走向了开放,打破了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包二统”的局面,初步适应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2] 周远清.开放是前提,改革是关键——3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经验[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2):3-4.][2]与此同时,人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在这30年来的不断完善,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最大变化不仅是制度、体制的稳定运行同时还是对高等教育主体权利的重视和保障。[ [3] 秦惠民.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30年——影响、经验与发展方向[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9,(1):33-38.][3] 改革开放30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更使我国高等教育锦上添花,它对于扩大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需求、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郑树山.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3):36-43.][4] 学者们对于微观层面所取得成就也给予关注,认为教学改革始终作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专业设置、学分制、选修制、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构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得高校教学改革在保证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 胡建华,陈玉祥;邵波;李莉; 李昕;杨启光.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0年[J].人大复印报刊料·高等教育, 2009,(1):39-48.][5] 在人们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时,认为思想解放是每一项成就取得的前提,并把这种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历程分解为:解放思想,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性质;转变思想,建立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继往开来,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 [6] 潘懋元,肖海涛. 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30年[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1):25-32.][6]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发生的深刻变革,也值得我们欣慰,其突出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与高校、高校与市场、高校与受教育者个体及其家长、高等教育结构等六大关系大调整,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较有利的条件。[ [7] 程斯辉,王娟娟.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等教育管理关系大调整[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3):54-62.][7]这些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依法行政,走“试点—推广”的渐进式改革之路,实行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结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进行重点建设等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一系列宝贵历史经验。[ [8] 谢桂华.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3):88-93.][8] 2.立足当下:理念、建设与发展 有学者从教育的基本逻辑出发,提出人才培养观念决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因为他认为人才培养观念是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是大学区别其他社会组织的属性特征,放弃或不关心人才培养,大学就会失去本真;其二,人才培养观念并不只是单纯对培养人才的观念,它是人们尤其是大学教育者、管理者对大学属性、使命、责任,并因此影响和决定自己办学治校的总的看法和价值判断;其三,管理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培养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也是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9] 眭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9,(9):14-18.][9]也有学者认为将大学喻为象牙塔、服务站和灯塔的理念,其实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大学最形象化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品格的描述,旨在人们对大学的行为特征和精神气质有更深刻的体认。[ [10] 袁广林.从象牙塔、服务站到灯塔——隐喻视野下的大学理念[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育,2009,(8):27-30.][10]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