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更精彩 夏 勇
摘要:随着“低碳”理念的提出,以生为本、低耗高效的“低碳课堂”也备受关注,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现象。本文立足课堂,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打造“低碳课堂”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低碳;策略 随着低碳时代的扑面而至,“低碳”理念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课堂”更是成为时髦的名词,所谓“低碳课堂”,简而言之即“以生为本,低耗高效”的课堂。也就是说,课堂必须以生为本,以最优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耗时多、形式化、低效化的尴尬现象依旧存在,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教学现象进行探析。 镜头回放篇:低效课堂面面观 1.“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 镜头1:一次区级研修活动中,执教研究课的老师将《英文儿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会使用金山打字中的英文打字;进一步加强英文打字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评课的中大家一致认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陈述含糊不清,而且目标过于大和空。 2.“喧宾夺主”的情境导入 镜头2:教师在执教《花香满园》一课时先用一个Flash动画将古诗词配以四个季节特有的花,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以一个语文老师特有的文化底蕴讲解了这些诗句。由于前期用的时间较多,因此在讲解翻转、旋转,这个知识点时可用的时间已经不多,最后的评价环节只是草草完成。 3.“流于形式”的教学方法 镜头3:老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一找,找到了非常多的资料,于是一部分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浏览,一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甚至有一部分自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偏离了学习目标,将网络用于游戏、娱乐等等…… 4.“整齐划一”的教学任务 镜头4:教师提出任务,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早已完成任务,或是炫耀自己的作品,或是漫不经心地等着;一部分学生还在制作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满头雾水、无从下手。 “含糊不清”、“ 喧宾夺主”、“ 流于形式”、“ 整齐划一”,反映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一些侧面。笔者认为,“低效高耗”背后所折射的是教师对“高效课堂”理念的不解,也是对“生本课堂”真义的背弃。 问题分析篇:“低碳课堂”应关注的四个方面 怎样的课堂才是“低碳课堂”呢?其实,我们只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在一堂课中的落实与达成情况即可。 1.关注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然而,近一年在市、区各级研修活动中,我发现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却将全部精力放在活动设计上,所撰写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照搬教学参考中的内容,或只是用相同的句式去套用。最终,授课教师往往只是设定了所谓的三维目标,但自己对课堂教学目标却还把握不清。因此,课堂教学也就并未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2.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程倡导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不少误区。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摸索软件的使用操作,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其实,不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一定要讲求其实效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取,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指导。 3.关注课堂效率的问题 课堂效率,所涉及的范围应包括“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学生掌握和运用的知识与技术的程度”等。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差异性设计学习任务与要求,从而使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最大效益。但在一些信息技术课中,甚至是公开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在完成同一练习内容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于是,就会出现如镜头4中的情况。 4.关注教学效果的问题 教学效果要关注学习主体,即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主要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和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做到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各有发展。 对此,我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王老师和我区信息技术教研员唐老师就给我们明确指出: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上得是否成功,我们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关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围绕目标展开。其次要清楚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这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掌握了。 策略提升篇:直面生本,打造“低碳”课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我们要打造的“低碳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合理情境,科学运用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明晰教学目标,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制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看得到、摸得着,明确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1.教学目标要明确、合理,使之具备可操作性 首先,教师必须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明确的认识。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材的要求。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2.正确、规范地表述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结果性目标,具体表现为了解、理解、迁移应用的知识点以及学生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力要求,它是可以量化的。因此,在设计目标时须体现要求学生掌握的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因此,我们在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可以使用“通过……的体验,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句式,展现学生经过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从中掌握到学习的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我们要注意通过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案例1】:《装扮桌面》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掌握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方法,了解屏幕保护程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桌面背景图片调整、屏幕保护程序设定的学习体验,掌握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展示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正确的辨别能力。 策略二:制定层次化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明确指出: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往往较大,可设立多级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等,制定出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1.三层式教学目标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低碳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更精彩 (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