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当然对于“求三个数中最大的数”程序,有很多种算法,也应积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解题!
3、“正误”对比,促进转化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时,采用正误混杂,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并沟通错误与正确的联系,促进转化。 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考试后,对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同学,老师给予2个学分,并填写评语为“good”,否则不给予学分(0分),评语为“bad”. 我事先把这个程序设计成是半成品,运行以后不管成绩是多少,结果总是“学分为0,评语为bad”,这个程序是存在着错误的,一般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错误,另一种是思维逻辑错误,这两种错误中以思维逻辑错误最难。此题有好几种修改方法,让学生讨论、调试,让他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编程方法,给学生以表达已见、陈述思路、交流观点的机会。 4、自我“纠错”,强化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而且还要能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原因。善于发现错误是创见的前导。因此,应把培养学生找错误看成是积极地探索,而不消极地补漏,要扩大找错改错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如下三方面要求:(1)能找本人的错误(2)能找同学中的错误(3)能找教师教学中的错误。采用让同学们课堂上讨论、争论、评议和质疑等方法,就能不断发现错误。比如,我在上完赋值语句的时候,让学生用画圆语句 circle,编程画出圆心 (2000,2000),半径分别为:200,400,600,800的同心圆。
如上图两个学生的程序代码,图(一)的学生没有掌握赋值语句的格式,图(二)的学生赋值语句格式没有错误,但是他只能画出圆心为(2000,2000),半径为800的一个圆。关键是图(二)的学生没有理解“新值有效,旧值自动取消”这个知识点! 在“示错”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抹杀教师的地位,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不再是一个知识的“权威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建设者、指导者。在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多注重启发、引导,少一份指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否定、多一份肯定。特别是学生表达的内容与教材中的知识观点不一致时,教师不能够否定学生的话,否则,他在“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环境、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示错”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教师既有引导又能放开,既有事先的精心备课,又有课堂上的因势利导。 2、要注意有意识地将正确的与错误的加以比较。并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正误、好坏给以及时评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目的要明确,应该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示错教学。 4、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其感到教师对他们错误的演示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并不是让他们当众出丑。对一些不是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可分析错误的原因,个别指正。
参考文献: 1、浙江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 2、浙江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师用书》。